中国实施“748”工程20年来的新路历程

——

打印本文             

中国实施“748”工程20年来的新路历程

 

1974年,中国尚处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搁置脑后多年。然而,就在这时,一批有远见的干部和科技人员启动了一项工程,旨在使古老的汉字进入现代的计算机,紧紧跟上世界新技术的发展潮流。当时,由四机部牵头,联合了一机部、中科院、新华社、国家出版局五个单位,联名向国务院和国家计委呈请设立汉字信息处理工程项目。8月,计委领导余秋里、顾明、袁宝华等人审阅后,批复同意立项,并责成四机部组建“748”工程办公室。这一工程分为汉字情报检索、汉字通信和汉字精密照排三个子项目。


“748”工程进入80年代成果开始涌现


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不懈攻关,进入80年代,成果开始涌现,同时研制速度和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以下便是研制历程上的一个个里程碑:


原理性样机终于排出了8开的报纸底片


1979年7月27日,原理性样机终于排出了8开的报纸底片;1980年7月,排出了样书《伍豪之剑》,周培源把它送给方毅副总理,方毅转呈邓小平,邓小平批示“应加支持”;1981年7月,华光Ⅰ型通过部级鉴定。


中间试验机型华光Ⅱ型问世


1983年,中间试验机型华光Ⅱ型问世,1984年初在新华社进行中试;1985年2月排出日刊《新华社新闻稿》和旬刊《前进报》;前后生产约20套,基本系统定价120万元。


进入实用阶段的华光Ⅲ型推出


1985年11月,进入实用阶段的华光Ⅲ型推出,由于主机采用了美国DG公司的台式小型机,在照排控制器上采用了由王选主持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从而使Ⅱ型机稳定性差、体积庞大的缺点得到改进;1986年生产了48套,基本系统定价 68万元;1986年10月28日在经济日报社印刷厂第一次照排成功4开大报《中国机电报》;


华光Ⅲ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中文报纸


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终于使用华光Ⅲ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编辑激光照排、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这是我国报纸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历程的重要里程碑。它宣告,作为印刷术故乡的泱泱大国,越过停滞不前的漫长岁月,步入了印刷新纪元。12月2日,召开了华光系统生产定型会和《经济日报》照排系统国家验收会,周培源当时在会上说,原子弹不能吃不能喝,现在计算机能处理汉字了,能排版,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它的意义不亚于原子弹爆炸。


华光Ⅳ型成为成熟商品并开始大规模地推广


1988年,华光Ⅳ型成为成熟商品并开始得到大规模地推广;1990年6月,首次在香港用于众多版面的繁体字报纸《新晚报》;1989年起,形成了华光、北大方正系列两大竞争产品,其他电子排版系统也相继进入市场。

 

方正系统和华光Ⅴ型代替了原来独立设置的照排控制

 

1990年至1991年,国产照排系统继续向高速度、多功能、低价格方向发展,北大方正系统和华光Ⅴ型,均采用国际RICS最新技术制成光栅图像文字处理器RIP嵌入主机,代替了原来独立设置的照排控制机。这项技术除兼容原系统的全部功能外,还有独特的创新,如RIP的文字生成打破了固定字号的界限,真正实现了无级缩放,从而给报纸缩印合订带来了极便利的工艺改进,因为只要将原来排好的版面结果给予一个比例再输出一次即可。1991年6月,远程传版、局域网络、光盘存储系统首先在《科技日报》投入使用;基于MS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交互式组版软件成为商品。

 

45条记录/3页 1 2 3 下一页

印刷产品上海印刷厂15年专注样本画册印刷,包装盒印刷,台历印刷等纸品印刷公司!

上海印刷厂-豪河印务,公司印刷价格优惠,质量上成,赢得客户一致好评.包装盒印刷,样本印刷,画册印刷,宣传册,手提纸袋印刷等彩色印刷业务.上海印刷厂保证印刷质量第一.上海印刷公司以印前设计,印刷,印后加工一条龙服务,为您提供物美价廉的印刷服务.

——

我们专业印刷:样本,画册,不干胶,礼品包装,台历,笔记本,彩页,折页,信纸,信封,海报,画册,联单,吊牌等各类纸品印刷,电话:021-63063076

Learn more

Copyright ©上海印刷厂,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42416号  Powered by 上海印刷厂 电话:021-63063076 / 021-63067780 - 手机:138162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