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和印刷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出版业和
印刷业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古代的发展脉迹来看,
印刷术的出现成就了出版,使得
印刷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而出版业也深深影响着
印刷业。
建国以后在出版业的带动下印刷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而近些年来,数字技术的迅猛崛起“侵吞了”原本属于传统印刷出版的领域。手机报、平板电脑、微博等新兴媒体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与改变传统的出版与大众的阅读习惯?电子书替代传统纸质教科书的进程到底有多快,能否在我国形成潮流,以至占比达到内容印刷用纸量将近十个百分点的印刷业务会否因之消失?所有这些让传统出版企业对自己的“前途”颇感烦忧。另外,在全球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情况下,企业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更应该积极探索,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
每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开发新产品,就如同每个人在成长中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产品的核心就在于差异化。差异化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经营方向,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开拓自己的利润空间。走差异化经营之路,从思想上接受这一观点并不难,难的是找准自身企业的落脚点。
上海豪河印务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者。“豪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勇于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文化产业。每年100万元的会所租赁费用远比花同样的资金招聘业务员带来的业务量大。经过详密的筹备,2011年4月,26知名画家的作品终于在“豪河印务”的“盛和堂”会所“掀开了神秘的面纱”,由此一炮而红,一场接一场的画展指排到了年底,大批市民拥趸而至,一家原本无人问津的印刷企业一时间在上海家喻户晓。除印刷业务外,会所还带有其他的业务:利用手上的画家资源,为企业做品牌包装;在画展举办中,充当中介实现画作的预售,从而获得提成;利用画作复制品为客户做室内环境布置。
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创新
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在积极创新、变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企业本身实际,别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来。任何的成功都是无法完全复制的,因为不同的企业和领导,都有他们独特的思路和处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说,企业存活于社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他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改革中企业的特色不应丢掉,要继承并发扬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印刷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希望在今后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优化自身,找准方向,正如常言所讲,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企业。